我国目前处于基础建设的高峰期,中国建筑市场也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全面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加快,工程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工程项目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风险。因此,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因为任何合同形式的工程项目,其合同双方的行为本质都是商业行为,最终目标都表现为经济利益,工程本身具有的复杂性、长期性等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存在各种风险。
工程项目风险及其分类和特点
工程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限定时间、资源、质量)下,具有特定明确目标的一次性工程建设事业,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费用三大目标的实现,就意味着工程项目的结束。由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特点,决定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无疑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有时是灾难性的,有时是人们不希望的,我们把工程项目可能出现的灾难性事件和不合意的结果成为工程项目的风险。
1、工程项目的风险有以下几类
(1)经济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经济相关因素的变化,造成工程材料、设备等价格涨跌、供应脱节,甚至通货膨胀;或者由于错误估计市场变化而导致的风险,这类风险通常由汇率变化、换汇控制、通货膨胀、设备材料供应脱节等引起,是工程项目风险中常见的主要的风险之一。
(2)技术风险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可能为预计到的问题而导致的风险,其中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等也是技术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3)其他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工程项目组织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风险。
2、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工程项目风险具有的特点:(1)客观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自然界的各种突变,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不确定性。指工程项目的风险活动或事件的发生及其后果都具有不确定性。(3)可变性。工程项目的可变性主要表现在风险性质的变化、后果的变化,出现新的风险或风险因素已消除。(4)相对性。工程项目风险主体的相对性和风险大小的相对性。(5)阶段性。工程项目风险阶段性包括在风险阶段、风险发生阶段和造成后果阶段具有明显的时段性特点。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
1、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
我国对于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是从风险决策开始的,起步较晚。“风险”一词是在1980年首次由周士富提出的,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前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1991年,顾昌耀和邱苑华在《航空学报》上首次将嫡扩展到复数并且用于风险决策研究。二十多年来,我国有关风险分析、风险决策的论著已经有一些;但是讨论工程项目风险的著作并不多,讨论工程项目管理的则更少,从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方面看,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着重于工程项目进度、费用的控制,指主要是从引进国外的网络计划技术开始的。由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倡导,于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网络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并在一些部门进行试点应用,华罗庚教授将网络计划技术概括为统筹法,后来称为统筹学。同时,钱学森也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倡导科学管理,并把计划协调技术应用于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工程项目中,取得了冷人满意的结果。从开发的软件和应用方面来看,各高校的管理学院、计算机所,北京梦龙科技开发公司、大连同洲电脑有限公司等单位都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度开发过一些软件,但主要是采用计划协调技术而没有针对工程项目风险。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在我国也曾经应用于实践,如三峡工程、上海地铁建筑工程项目、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