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加入WTO后,作为投资主体的建设单位如何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寻求更为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的途径?结合国际惯例和多年实践经验,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关键途径和措施,重点对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任务和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探讨,以达到对全过程的动态控制。
步入21世纪,中国已经加入WTO。在新的形势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如何融合世界潮流和国际惯例接轨是摆在我们面前丞待解决的问题。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项目投资与工程建设市场不断发育并得到逐步规范。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等制度到贯彻实施“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价格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大大促进了建设领域的市场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由于投资主体的转移和多元化,有效地激活了投资主体开展资金筹措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工程造价控制,彻底扭转了以往只向政府或上级主管单位负责而与自身利益无关的被动状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计划经济所形成的传统的造价管理的格局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多种成份不断变化的建设市场的实际需要。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概念、新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解决。面对新形势,作为投资主体的建设单位如何转变职能,寻求更为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的途径。就此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1 投资决策和设计是建设单位造价管理的关键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原因,企业普遍忽视工程建设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的施工图预算和竣工结算审查上。这样“秋后算帐”,尽管也有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随着投资行为主体的转移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成,竞争性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巳由过去的政府审批转变为企业自己审批,其投资决策也将由目前的政府决策逐步过渡到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由企业自己决策。据有关资料[1]分析,在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达到了85%~95%;其次是初设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程度为75%~85%,在技术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程度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程度为5%~35%。很显然,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因此,建设单位作为项目投资的主体必须加强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2 建设单位在投资决策中的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建设成本和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项目决策的深度直接影响投资估算的精度和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因此,在项目决策阶段建设单位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2.1 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工作
应调查国内外市场近期需求状况,对未来市场趋势进行预测,对国内同类型项目生产能力进行调查估计;对产品销售进行预测、价格分析,判断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及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对产品的方案和发展的方向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比较,在充分考虑市场、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努力实现规模效益。
2.2科学选址
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能源条件、水源条件、运输条件、各地区对产品需求情况和气象、地质、水文等建设的自然条件以及劳动力资源、生活环境、协作条件等因素,按照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以及项目适当聚集的原则,选择地形条件好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