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股灾让压抑许久的房价抬头,尽管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依然坚守限购令,然而2014年11月开始,房地产调控措施松绑,并且为了去库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希望化解三四线城市楼盘过剩问题,没想到却推高了一线城市的房价。
上海
2015年,上海是全中国房屋成交量最大的城市,其中二手房交易量是北京的两倍、深圳的三倍。上海人之间盛传着一句话:“快买一套房子,人生可以少奋斗30年。”市民的恐慌心理加上业者饥饿式营销手法,导致上海许多新开楼盘出现了“日光盘”,甚至是“时光盘”。
深圳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深圳。深圳市官方数据显示,刚过去的2月份,深圳新房成交均价同比就暴增72%,环比涨幅达到3.4%。而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报告也指出,深圳2月份新建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47248元,名列100个纳入统计范围的城市之冠。
天津
上海、深圳和北京出现房市大热的状况,但政府希望“去库存”的“鬼城”却没办法去库存。在众多“鬼城”中,最靠近北京,通过京津高速铁路只要28分钟就能到达的天津市,是最不可思议的一个地方,也是检验“去库存”政策效果的首要指标。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海河畔的响螺湾,曾经是渤海湾的盐碱地,如今是一栋栋的摩天大楼。这里一度被期待着成为北方的金融中心、中国的另一个“陆家嘴”。
为了这个目标,天津市政府从2006年开始砸了600亿人民币在滨海新区建立一座金融商务城。政策支持,加上几乎不用钱的土地吸引了大批开发商进驻。一系列的利多政策又赶上了2009年的扩大内需,响螺湾3.2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汇聚了41个地产项目,盖成了63栋大楼。
然而这座被称为“中国曼哈顿”的城市如今成了中国最昂贵的“鬼城”。虽然大楼建设的投资推高了天津的经济增长,但这借来的繁荣是要还的。经济危机期间企业扩张变得保守,响螺湾的房产销售一开始就陷入窘境,63栋建筑中仅13栋投入使用。
盖好的楼,乏人问津;还在动工的,只为争取银行更多融资,进度相当缓慢。而多数楼,包括中国知名地产商碧桂园在亚洲兴建最大的凤凰酒店,都成了烂尾楼。
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干净的街道,以及几乎每日都要修剪的花草园林,使得这里光鲜亮丽,但就是没什么人,场景有点像《我是传奇》里面被僵尸占领过的城市。在这里找一只狗可能要比找一个人容易得多。
沈阳
沈阳浑南“鬼城”也是典型的案例。2010年在扩大内需的加持下,沈阳官方砸下258亿人民币兴建浑南新区,作为2013年全运会的选手村。只是,热闹的全运会结束后,这里也成了不折不扣的“鬼城”。
根据信息服务机构克而瑞的数据显示,沈阳库存量已达2959万平方米,是国内库存最严重的城市之一。2015年全年,沈阳土地供应市场地块42幅,累计出让金额不足百亿,全年土地收入只相当于同为省会城市的南京的一块地王。
安徽
跟沈阳有同样情况的还有安徽宿州,它是安徽省北部典型的农业城市。在2012年,宿州迎来了第一波房地产投资热潮,拂晓大道上高楼林立,多到让当地人都眼花缭乱。新造楼盘入市看似热火朝天,但由于宿州外出务工者多,流入者少,加上经济放缓,销售不旺,资金回流不足,让房产业者面临巨大压力。
安徽省清源房地产研究院院长李慧秋表示:“安徽省有17个地级市,将近10个城市库存压力都大,有的去化率(周期)要达到二三十个月。”
房产建设失控
上百“鬼城”拖累经济
类似天津或者沈阳这样的鬼城,在中国各地还有近百个,也包括了最早被曝光的鄂尔多斯。
去年